现在网络中随处可见科目三,甚至走进了各大校园甚至海外,还调侃科目三会上春晚,那到底科目三的梗怎么来的呢?其实最早出自广西的一场婚礼,说是广西人生必然会经历的三场考试:唱山歌、嗦米粉、跳舞,于是就用考驾照的科目三来命名这段广西舞蹈,从而走红网络。
科目三舞蹈梗的由来
“科目三”,据说始于广西某婚礼现场多人欢歌起舞的场景。之所以叫“科目三”这个名字,也有人认为这是广西人人生中要经历的三场考试:一是唱山歌,二是嗦米粉,三就是“跳舞”,于是就用了驾照的比喻,将之称为“科目三”。这种“出身”奠定了“科目三”的基调——一种来源于生活、民间的创造,它是无意的,但效果又是出乎意料的。
更令人寻味的,是“科目三”火遍了全球,成了全世界的一个社交符号。在国外社交平台上,“科目三”被写成了拼音的“kemusan”,这是一个不存在的单词,也说明了“科目三”这个语言本身近乎不可翻译。但这段舞蹈却是共通的,几乎所有文化背景的人,都能迅速领会这个舞蹈的意义,感知到某种快乐,并不自觉地跟随。
12月15日,俄罗斯皇家芭蕾舞团在《天鹅湖》谢幕时跳起“科目三”,让现场气氛再次达到高潮;另一个则是有位网友23日发布的一段视频显示,传统京剧《辛安驿》中丑角在表演中加入了十几秒“科目三”的脚和手部动作,台下有观众心领神会地哈哈大笑。
广西“科目三”舞蹈之所以能够引起如此关注和热议,一方面是因为它展现了广西地区丰富的民俗文化和独特的风景;另一方面,也体现了网络传播的力量和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分享。这段舞蹈通过吸引人们的眼球,引发了人们对于广西地区的兴趣和关注,促进了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。
对于广西地区来说,这段舞蹈的走红也为其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。越来越多的人会被吸引到广西,去探索这个充满魅力的地方。对于其他地区来说,这段舞蹈的成功也为他们提供了借鉴和学习的机会。可以通过展示本地区独特的文化和风景,打造类似的舞蹈或活动,吸引人们的眼球,推动地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