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尾狐是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中经常出现的神异动物,也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生物,经常用来形容祥瑞。最早的记载来自于《山海经》的《南山经》、《海外东经》、《大荒东经》等篇幅中都有相关记录,下面我们就来一起看看九尾狐的来历和传说吧。

九尾狐的来历

1、在《山海经》中对于九尾狐是这样记载的:“青丘之国,其山有狐,九尾。”同时也在后文中提到“其有四足、声如婴儿,能食人,食者不蛊。”这也就是我们最熟悉的九尾狐的来历。其中的“食者不蛊”就是说吃了九尾狐的肉就能够保护自己不受邪气侵害,这也就说明了在先秦时期,人们普遍认为九尾狐有着辟邪的魔力。

2、而除了青丘的九尾狐,还有另一个传说,就是涂山九尾狐。东汉的史书有相关记载,上古时期大禹来到涂山,偶遇一只九尾白狐,并且还听见涂山人在唱歌:“绥绥白狐,庞庞九尾,成子家室,乃都攸昌。”这话的意思就是说九尾白狐正在寻找良偶,如果谁娶了涂山氏的女儿,以后就能家道兴旺。

3、从这个神话故事我们也不难看出,在那个时代里,九尾狐就是神秘和祥瑞的象征。而在前些年出土的汉代石刻画上,九尾狐围绕着西王母,这也说明了九尾狐不仅仅是祥瑞的象征,同时也代表着子孙繁衍,生生不息的意思。

4、而九尾狐是否真的存在过,我们就不得而知了,毕竟应该也没有人真正的见到过九尾狐。不过无论九尾狐是祥瑞的征兆,还是《封神演义》中妲己的形象,在我的心里也还是更愿意相信九尾狐是“神兽”,毕竟最早的记载就是在《山海经》之中的,也正是因为《山海经》,后世才会流传这九尾狐的传说。